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,其地貌特征为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联合国“人与生物圈”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%的面积在白山市,素有“立体资源宝库”,是全国著名“特产名城”, 是中国“人参之乡”、“西洋参之乡”、“林蛙之乡”、“红景天之乡”、“蓝莓之乡”、“黑木耳之乡”和“北五味子之乡”。目前已构建“参、蛙、菌、药、菜、牧、果、游”八大特色产业板块。
一、特色产业发展现状
(一)人参产业
“世界人参在中国,中国人参在吉林,吉林人参在白山”。 白山市是中国人参的核心产区、吉林省最大的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交易基地。在人参栽培技术、人参质量、种植规模、产品总量上白山均位于全省前列,人参种植面积、产量、产值分别占全省的30%、46%和59%。2015年,全市人参(西洋参)留存面积2450万平方米。水参(西洋参)总产量达到1.4万吨,加工水参1.2万吨,销售鲜参1.2万吨,销售成品参4500吨,精深产品加工率为40%。预计人参产业年总产值可实现240亿元,同比增长11%,其中:人参种植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纯收入47%。
1、白山市是吉林人参核心种植基地,种植技术、质量、产量在全省独占鳌头。在国家批复的15个人参原产地域保护县(市)中,白山占有5个,全省在建的6个人参产业园区,白山占有3个。
2、白山市是吉林人参核心加工基地,产业规模、加工总量全省领先。全市人参规模加工企业232户,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户。年加工水参1.2万吨,生产成品参4000吨,精深产品加工率为40%。人参加工产品有成品参、药品、保健品、日用化工产品、人参食品五大类820个品种。加盟“长白山人参”品牌的企业和品种,分别占全省的33%和29%。
3、白山市是吉林人参核心交易基地,交易规模超全省半壁江山。白山是全球最大的人参集散地,辽吉黑等地过半人参来白山交易,现已建成万良人参市场、长白山特产城、靖宇特产市场三大人参销售市场。全市年销售鲜参占全省人参销量的60%以上,年出口成品参占全国出口量70%。其中万良人参市场人参年交易额达150多亿元,市场集散功能由传统的人流带物流模式向信息流带物流方式转变,万良人参市场行情成为影响全国乃至世界人参市场的“晴雨表”。
(二)林蛙产业
全市建立林蛙加工企业10家,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有白山永利药业、三宝堂科技生物有限公司、同仁堂参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,林蛙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礼品林蛙油、林蛙油软胶囊、林蛙油滴丸、林蛙即食汤料、林蛙生物抗菌剂5种。年精深加工林蛙产品30吨左右。
(三)食用菌产业
全市从事食用菌栽培、加工的企业达20家,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9家,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:大山合食用菌集团白山公司、大阳岔食用菌公司、白山市江源区晟铭黑木耳繁育有限公司、白山市益生食用菌有限公司等,加工的主要产品有:礼品装食用菌、精缩食用菌系列产品等。
(四)中药材产业
全市从事中药材加工企业达20家,其中,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有吉林省北佳五味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、吉林靖宇炳华中药开发有限公司、白山市白龙中药有限公司、抚松县果丰药用植物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,加工的主要产品有中药材提取物、灵芝粉、中药材药品、五味子饮料、五加春茶等产品共130多种。
(五)山野菜产业
全市主要企业有:靖宇县宝兰特产开发有限公司、白山市苦妹子山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、抚松县山里红土特产有限公司等,精加工产品已有保鲜、速冻、干制三个系列、几十个品种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、美国、西欧等国家和地区。
(六)山珍野果产业
全市加工山珍野果企业有32家,其中较大的企业有7家,即长白的高山越橘酒公司、抚松的吉林省林海雪原酿酒公司、江源的林源春酿酒公司、中食集团临江春达酒庄有限公司、长白县绿江山食品有限公司、抚松县长白山特产有限公司、白山市大唐饮品有限公司等,主要产品有:蓝牙饮料、蓝莓饮料、蓝莓酒、蓝莓鲜果酒、含情饮料等系列产品共50多种产品。
(7)特色牧业产业
全市从事特色牧业的加工的企业有23家,其中较大的有8家,临江的长白山鹿业、抚松的天祥蜂业、白山市绿林野猪繁育有限公司等企业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,我市特色牧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:鹿茸胶囊、鹿胎膏、鹿茸片、鹿鞭酒、高山堂牌蜂蜜、蜂胎素、冷冻野猪肉等近百个产品。
二、基地建设
按照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专业乡镇、专业村屯,全力推进长白山道地药材、林蛙、山野菜、食用菌、蓝莓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。全市建设了12个中药材、8个林蛙和6个食用菌基地及6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。通过基地带动产业和农民大力从事特色产业生产。到目前,全市特色产业生产呈现长足发展势头,产业总量不断扩张,整体实力不断增强,人参留存面积稳定在2450万平方米,鲜参产量达到1.6万吨,林下参发展到55万亩,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2万亩,药材总产(干品)7000吨;山野菜林下仿生栽培面积已达到20万亩,年产量3万吨(包括野生采集);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2750万平方米,鲜菇总产2.9万吨;养蛙生产封沟达到816条,年回捕商品蛙1.2亿只;林蛙油产量2万公斤;茸鹿存栏达到1.7万只,年产鹿茸4900公斤;果树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,水果总产2.4万吨。
三、产品加工
几年来,我们通过资源招商引资,引进战略投资者,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当地企业家,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,使我市产业加工业有力较快的发展和进步,到目前,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特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20多户,生产的各类产品达到1000余种,年总产值 40亿元,上缴税金1.5亿元。经济结构有较大改善,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。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公司、林源春、大山合、北佳中药材、利生源生物等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发展迅速,全市市级以上的龙头达到100多家。带动了全市20万多人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营销。
四、市场开发
实施“市场开发工程”,努力扩大园艺特产品订单生产规模,完善保障措施。加快建立完善市场流通体系,积极建设各类园艺特产品产地及区域性集散批发市场,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和专业性营销贩运队伍。努力打造品牌,要借助会展经济及各种媒体,大力宣传、推介白山特产产品。为加快发展长白山生态特色产业,打造“互联网+长白山特产”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积极与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磋商合作建设“白山市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”,依托渤海商品交易所和邮乐农品两个平台上建立“长白山馆”电子商务平台。此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。
五、品牌打造
目前,全市人参产业共有品牌产品100多个,园艺特产业的品牌已达到230多个,其中经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、3个中国名牌,省级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,长白山人参品牌达到27个。对于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整体水平起到推动作用。